通過形體考試考查考生形體的條件與素質(zhì),它一般安排在二試和三試,為了讓考官能更好的看清考生的身材比例,顯露出形體線條的表現(xiàn)力,讓考官了解考生的素質(zhì)與才能。
考試時,考生先要表演一段自己事先準備好的舞蹈、 武術、體操等,也可表演戲曲身段。一定要把握好短暫的考試時間,舞蹈不要從頭到尾跳,不要有太多重復動作。
形體考試,要求考生穿緊身或貼身的衣褲,可以帶上舞蹈、形體特定的服裝。需自帶音樂伴奏,沒有音樂伴奏的舞蹈難以展示,也會影響到考察考生的節(jié)奏感。通過形體表演,還考查學生的形體造型美、動作協(xié)調(diào)性、控制力、柔韌性、可塑性以及開度、軟度、力度及彈跳等基本條件和素質(zhì)。
最后的綜合考試,考官還會出一些即興試題,來考查考生動態(tài)狀況下的身體素質(zhì)。
基本條件、基本形態(tài)的考核
一、基本姿態(tài)練習
訓練頭、軀干、手形、手位、腳部、腳位,以及基本姿態(tài),培養(yǎng)正確的身體姿態(tài)。
二、軟開度練習
地面壓腿,豎叉,橫叉,青蛙跨,雙人相互壓腿,跪地下腰,站立下腰。
三、把桿動作練習
雙手扶把擦地練習,單手扶把擦地練習;把上壓腿(前,旁,后),把上踢腿(前,旁,后);單手扶把手腳基本組合練習。
四、把下練習
手臂位置,一至七位,腳位練習,跳躍動作練習,一,二,五位,五位換腳跳,二位五位換腳跳,半蹲,深蹲練習。
中國代表性舞蹈
1、蒙族:首先是通過肢體訓練達到肢體的解放,其二是把握民族氣質(zhì);其三是在把握氣質(zhì)的前提下恰到好處的處理動作節(jié)奏。 在蒙古舞蹈的風格中,體現(xiàn)在動態(tài)上的最鮮明、最有表現(xiàn)力的特征部位是肩、臂和腕。蒙族舞中有柔肩、聳肩、彈肩、甩肩、抖肩六種“肩功”。
2、藏舞:跳藏族舞蹈首先要先掌握基本動律 屈伸和顫 還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體態(tài)。步伐上,(1)平步要全腳踏地 抬起幅度不要過高 至腳踝處就好。(2)撩步要注意在顫動律基礎上,先將腿吸起再向前或旁撩出,撩是由彎曲到伸直的過程 所以要膝蓋帶,經(jīng)拋物線出去。(3)靠步分位單靠和長靠 是踏步加點地的組合,單靠腳下一步一點(腳跟點地)長靠通常為三步一點。(4)刨步 要先向前小踢腿 然后 腳帶動小腿踏地向后吸起,注意踏地時要用前腳掌 不是全腳。(5)滑步是前腿向前或旁上步后腿緊隨貼住 注意后腿要緊貼地面 托滑吸至腳踝。手臂動作:甩水袖時注意大臂發(fā)力 將水袖完全甩至空中再緩緩落下 要讓水袖在空中滯留一會 。要注意的是身體的前傾幅度要再大些 顫的再松弛些 以及送胯幅度要大。
3、東北秧歌:(1)壓腳跟:不同腳位的壓腳跟。(2)雙膝屈伸:不同特點的雙膝活動。(3)上身動律:東北秧歌的身體韻律主要是上下,前后動律和八字圓動律 以基本動律為據(jù)。常用道具有手絹、扇子、花棍和提花燈等。前踢步:重心移動形成下弧線。后踢步與側踢步:重心移動的感覺是上弧線。把這些弧線連貫起來,形成浪的弧線動感。 東北秧歌膝部短促,有彈性的曲伸,是各種步伐的主要動律,腰部扭動,肩部劃圓是上身的主要動律。
4、傣族舞:手位,大拇指向回扣,放在大腿前側。旁一位手:雙手手腕蛇回來,手要有點弧度,大拇指向回扣,手臂微微彎曲,在大腿一側。后一位手:雙手放在臀部后面,稍微分開,手不能離身體太遠,手要有點弧度,大拇指向回扣,手臂微微彎曲,側一位手:雙手放在身體的一側,和一位手差不多。正面起伏練習,旁邊起伏練習,腳步的正步起伏,當身體下沉的時候要有個抬腿,勾回來的時候膝蓋不能像前頂,要垂直向前踢腿,而且是勾腳,向后踢腿的時候上身有點左右起伏,不能直直起伏,當起左腿的時候,出右垮,起右腿的時候出左垮。最重要的是要有三道灣。
5、膠州秧歌:有五大特點為,抻,韌,碾,擰,妞。抻:動作形體的瞬間持續(xù),有一種延伸感。碾:在形成或者移動重心的過程中,膝蓋被推動,反射在腳部的旋轉(zhuǎn)力上。擰:是以腰為軸,向外擰轉(zhuǎn)形成的三道灣,腳下的擰作為動作的發(fā)力點。妞:是指身體的頭部,上身,腰部,下身,腳部,根據(jù)節(jié)奏的條件下扭動每一個部位。
以上內(nèi)容就是關于"表演專業(yè)形體考試考察什么?怎么練習形體?"的介紹了,如果同學還有表演藝考相關的問題,可以繼續(xù)關注
中影人藝考表演學院網(wǎng)站哦!
說明:文章內(nèi)容來源網(wǎng)絡整理僅供參考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 (QQ:1624823112),謝謝。
說明:文章內(nèi)容來源網(wǎng)絡整理僅供參考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 (QQ:1624823112),謝謝!